抗战胜利后,中共即抢占先机,十万大军挺进东北,但苏联的态度却有点暧昧,似乎是欲迎还拒。但当国民党军乘着美帝军舰,欲登陆苏联占领的大连进入东北,当然这一要求遭到了苏军拒绝,苏联政府以为这是美国欲染指东北的信号;此后,中苏东北经济合作协议几经周折,因苏联要价甚高,苏联认为东北日伪资产为其战利品,因此要求两国对东北重要工矿业所占股份比例大约各为50%,与被苏联红军解放的波兰类同,这样大肆侵吞中国权益的要求自然无法谈拢;尤其是《雅尔塔协定》内容突然曝光:原来苏联出兵东北是以牺牲中国利益为代价的幕后交易,苏联不仅要得到外蒙(以公投为名),而且还要恢复沙俄时代在东北的一切权益,于是国内群情激愤,各大城市市民,尤其是大中学校学生纷纷举行反苏大游行。这一系列事件,激怒了斯大林与苏联高层,他们认为国民党已经完全倒向了美国,并在幕后策划国人反苏,于是决定改变对国共两头下注的策略,开始公开而大力地支持中共在东北的发展。他们甚至认为中共只派出十万军队是太少了,至少应该派三十万吧。
苏联态度的改变大大出乎中共的意料。1946年3月8日,苏军告诉东北局,他们将撤出沈阳、吉林,中共可以采取行动。第二天,苏军又通知东北局:他们将撤出沈阳,中共应该去占领,而且沈阳以南地区苏军不再准备交给国民党,苏军撤走的所有地区,中共都可以自由进入。苏军还声称,他们撤走的地方,包括沈阳、四平,中共军队可以放手大打,哈尔滨等地应该坚决控制,不要让国民党军队开进来。但苏联态度转变得还是太晚了一些,事实上在1945年12月底,东北局及“后总”机关一起已经撤出了沈阳,搬去了本溪,东北民主联军仅有部分部队仍驻扎在沈阳附近。
当时,苏联以接收东北各大城市为要挟,迫使国民政府承认了外蒙古公投有效,也就是独立。因此在东北,如果连一个大城市也没有真正移交到国民党军队手中,这也实在太说不过去了,苏联也很难向国际社会交代,毕竟1945年8月签订的《中苏友好同盟条约》还墨汁未干呀。于是1946年3月苏联装模作样与国民党签署协议,于3月12日撤军后和平移交了沈阳。为此苏军强令东北民主联军撤离沈阳周边地区。国民党军就这样以优势兵力进驻了沈阳市区,而在东北其他城市,在苏联撤军前,国民党只空降了少量接收官员与保安部队之类,与苏军共同维持秩序。
1946年3月13日,苏军撤离四平。15日,东北民主联军逼近四平,占领机场,17日凌晨,以6000多兵突然进攻四平城,速战速决,在半天内就全歼驻守的国民党辽北省地方保安部队3000人,并将辽北省与四平市国民党官员全部用卡车运至城外。此战令国民党接收全东北的梦想破灭,蒋介石等高层极为恼怒但又无可奈何,毕竟国军主力尚在沈阳附近,鞭长莫及。国民党方面有些史料就认为:中共攻占四平即是国共全面内战的开始,当然这种观点是十分片面的。
4月上旬,苏军将关东军的武器仓库全部移交给东北民主联军。其中,有机枪上万挺、各种大炮上千门,步枪几十万支。苏军要求中共派大部队进占长春、哈尔滨、齐齐哈尔城郊;同时派出小股部队轻装或着便衣入城,以便在苏军撤退时,在不惊动国民党接收官员的情况下,迅速里应外合,夺取这三个大城市。
如1946年4月14日,苏军撤出长春。国民党在长春只有二万左右保安团与警察驻防,苏军只允许国民党正规军在其撤出之前三天才能入城接防,进行移交,但苏军又不通知国民党具体的撤军日期,这就给了中共军队下手的机会。苏军一撤走,东北民主联军就向长春发起进攻。战斗中,因遇激烈抵抗,中共军队有史以来第一次使用了包括坦克、大炮在内的重型武器,原计划48小时内结束战斗,结果经过5天4夜激战,才占领全城。此战共打死打伤守军2500多人,俘虏1.4万人。缴获飞机1架,大炮56门,机枪432挺。4月18日,获悉民主联军已占领长春。毛泽东主席极为高兴,于当天致电东北局:“我应力争保持长春于我手中。”
因长春之战打得比较艰苦,4月27日,苏军从哈尔滨撤退前,干脆招呼东北民主联军359旅少量部队入城先占领要害部门,苏军一撤退,集结在郊区的大部队再马上进攻,里应外合,配合默契,哈尔滨被轻松拿下。城内国民党官员无处可逃,只能追随苏军,往北撤往苏联。后至海参崴,从海路回国。
驻东北苏军于3月中旬开始撤退,到5月3日撤离完毕。苏军在撤退时,为了尽可能地都把撤出的地区交给中国共产党,往往会在撤退的前几天通知中共。相反,国民党却什么都不知道。结果,在苏军撤退时,中共军队已经控制了东北大部分地区。南方(上海、广州、越南海防)的国民党军队在陆路交通断绝的情况下,由美帝第七舰队军舰运送至秦皇岛等地登陆后,一路受到中共部队阻击,后不断增加兵力才打进山海关,攻占锦州,占据了北平至沈阳铁路沿线地区和沈阳周围。
当时国民党军队分南北两线,同时向南满与北满的中共占领区进攻。北线当长春失守之时,国军已开始向四平进攻,欲占领这个交通杻纽,夺回长春。而南线是向沈阳以南地区发动进攻,根据雅尔塔密协规定,旅大地区为苏联租借地,无需归还中国。当时苏军驻旅顺的第三十九集团军派代表同国民党军队达成协议,在旅大苏军管辖区域以北8至10公里处划出一条“安全线”,国民党军队不得越过,而共产党军队却能畅通无阻。此外,苏军还把旅大的行政管辖权移交给了中国共产党。中共利用大连的工业优势和便利的交通,建立了规模庞大的兵工厂和军用物资生产厂,将大批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运往东北并通过海路运送到山东烟台、威海等地并转送至关内各解放区。
由于大连建新公司是由中共华东局与东北局分别出资筹建,其中华东局出资3.5亿元,东北局出资1.5亿元。其月产3万发的炮弹主要供应给华野。因此华野兵强马壮,弹药充足,连连打得国民党军无还手之力。
据苏联说法,1946年初,苏军在东北期间及撤退时,将大批武器弹药移交给了中共军队。除曾克林率领的第十六军分区拉出的一批武器弹药外,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还提到,仅苏军远东第一、第二方面军交给中共军队的武器就有:3700门大炮、迫击炮和掷弹筒,600辆坦克,861架飞机,1.2万挺机枪,680座仓库和松花江舰队的部分舰艇。当然苏联提供的数据,不排除有夸大的可能。
此外,苏军还从朝鲜运来两军列武器移交给了东北民主联军,又从大连向北满的中共军队运去50节车皮的武器。
这样在东北,中共有了巩固的根据地,又背依苏联。完全具备了同国民党一争高低的实力。仅仅两年后即以百万雄兵向困守锦州、沈阳、长春三个孤城的国民党军发起攻击,取得了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。陈云在分析辽沈战役胜利的原因时说:“由于苏联红军出兵东北,打败了日本关东军。这为我们的大部队能抢在国民党前面迅速进入这个地区,为发送我们的装备,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。”尽管苏联受《雅尔塔协定》的制约,但“他们还是尽力帮助我们的。东北背靠苏联,东邻朝鲜,这对于我们在和国民党作战中的后勤补给和病号的运送、安置也是十分有利的条件。”
十多年后,毛泽东曾多次批评斯大林在中国革命问题上犯了许多错误,但他从来没有在东北问题上埋怨过斯大林半句。
